资本具有天然的逐利性,风投资本进入光伏业显然是为了获得短期或长期的利润。
按照科技部的规划,2011年底将验收1兆瓦实验电站及研究基地。全球各地的太阳能电站实验过各种形式,比如以蒸汽为介质的无蓄热发电,导热油为介质的无蓄热、少蓄热发电,熔融盐为介质的大容量蓄热发电。
将来太阳能发电规模扩大,这一情况也会出现。要解决储能和发电的最佳结合,研究重点要放到发电介质上,目前蓄热介质有蒸汽、导热油和熔融盐等,而储能采用蒸汽作为储热介质,使设备成本增加,技术上已证明是不经济的。其次,太阳能的利用要解决连续发电问题,即晚上如何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通过储热和延时利用,将白天的太阳能用于夜晚发电,这就是近10年国际上正在积极攻关的技术难题,国外在中小型机组上应用已经成功了。技术可行性得到证实之后,将逐步在2015年建设10兆瓦-100兆瓦示范电站。风力发电的极限成本最低,光热发电站建设成本则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风能和太阳能的能流密度接近,但风力发电单位千瓦钢材耗量是常规火电站的1.5倍,而光热发电是8倍。
再说,任何可再生能源发电初期阶段,其成本都较高,随着效率进一步提高,成本会逐步下降。记者:发电成本是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太阳能热发电成本能否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黄湘:的确,光热发电的成本决定了其前途。杨怀进当年一句看似无意的话,如今早已成为业界人耳熟能详的佳话。
2月21日,正月的合肥冬寒料峭,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选择了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学习他所熟悉的经济学专业。与一直在舆论前台冲锋陷阵的施正荣相比,杨怀进多了一丝神秘的色彩。随着股权结构的改善以及尚德上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2007年5月,中电光伏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赵建华迎来了自己事业的高峰。
就是在这段艰苦的留学期间,他结识了同是扬中老乡的施正荣和赵建华。如同当年向靳保芳描绘晶澳的蓝图一样,杨怀进此次给海润画了一幅蓝图。
由于赵建华有着浓厚的恋乡情结,他把创业首选之地放在了老家扬中(长江上的第二大岛),这里资源和资金均有限,也致使中电光伏最初没有发展起来。施正荣登上首富的这一时期,恰恰也是尚德在光伏行业中最为强盛的时刻。从开年到现在,所有生产线全部进入满产。不可否认,施正荣不仅是老大,也是行业预言家。
2009年首季,晶澳业绩骤降近八成。就在同一天,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预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初步财报,预计第四季度出货量环比减少10%。如今,已工作一年多的他偶尔还能在公司内部的报纸上,看到有关学习《弟子规》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末是一个崇尚自由、追求理想的年代,出国求学也已成为风潮。
晶澳是河北晶龙集团投资的生产光伏上下游产品的企业。杨怀进更像是一位行色匆匆的过客。
2008年底,金融危机毫无征兆地袭来,光伏行业第一波低谷随即显现。在职工眼里,杨怀进的谦虚平和更像是一位普通员工。
也正是在这一波上市潮中,中电光伏厚积薄发。但不同的是,杨怀进并未沉溺于科技领域的研究,当施正荣与赵建华埋头研究光伏转换效率时,他已经回国投身贸易,融进市场的滚滚洪流中去了。赵建华1955年生于北京市。杨怀进笑言,你肯定不会想到这里,一年多前还是一大片螃蟹塘。而事实上,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做到了。虽然施正荣有着教父般火爆的性格,却没能成为光伏领域中教父那样的角色。
2006年,在尚德上市四个月后,中电光伏成功与多家国际投资基金签约,融资9980万美元青海光伏发电解缺电困局 近日,青海省能源局局长于小明表示,到十二五末,青海将形成2万吨多晶硅、1万吨单晶硅、6亿片单晶硅切片、30万千瓦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为光伏发电提供系统集成配套。
同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扩大到400万千瓦,太阳能清洁能源将占青海能源总量的15%左右。这与青海发电结构严重失衡有关。
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破解缺电困局据青海省发改委用电需求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三年青海省将缺电531亿千瓦时,其中,今年缺电量高达150亿千瓦时,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然而,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及大规模集中并入也给青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青海电网第一次大规模接入了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容量。青海省电力公司交易中心主任常华表示,青海电网水火发电比例为8:2,是造成青海电网夏季电量富余,冬季严重缺电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12月31日10时,青海省海西地区43座光伏电站103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成功接入青海电网。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群规模并网,对构建安全稳定清洁能源体系,支撑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届时,青海省光伏产值将达100亿元,是2010年的10倍。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在柴达木光伏发电群规模并网仪式上表示,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成功接入青海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缓解青海电网缺电局面,为青海省十二五期间实现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动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和青海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宏志表示:青海省电力公司从服务地方低碳发展、推动国内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确保青海省光伏电站顺利并网运行角度出发,超前开展光伏电站集中并网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配套电网建设,跟踪电源本体工程与并网工程建设进度,协调解决电站建设和并网投运存在的各类困难。发展大规模光伏电站压力挑战并存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十二五期间,青海将加快推进柴达木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同时围绕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和构建晶体硅、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光伏产业链,着力打造国内最大光伏发电产业集群。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马长庆建议,把青海建成国家级太阳能利用示范区,对青海省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保证青海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规范光伏电站并网技术条件,青海省电力公司联合中国电科院、国家电网电科院及部分光伏发电企业共同开展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技术专题研究,配合西北电监局编制《西北区域光伏电站并网管理暂行规定》,为光伏电站配套工程设计、验收投运标准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青海省电力公司采取夏季电力大量外送,冬季加大火电机组出力,积极加大外购电力度等多种举措,确保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届时,青海省光伏产值将达100亿元,是2010年的10倍。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群规模并网,对构建安全稳定清洁能源体系,支撑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徐福顺在柴达木光伏发电群规模并网仪式上表示,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成功接入青海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缓解青海电网缺电局面,为青海省十二五期间实现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动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和青海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近年来,青海省电力公司采取夏季电力大量外送,冬季加大火电机组出力,积极加大外购电力度等多种举措,确保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马长庆建议,把青海建成国家级太阳能利用示范区,对青海省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然而,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及大规模集中并入也给青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压力和严峻挑战。青海电网第一次大规模接入了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容量。
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破解缺电困局据青海省发改委用电需求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三年青海省将缺电531亿千瓦时,其中,今年缺电量高达150亿千瓦时,并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12月31日10时,青海省海西地区43座光伏电站103万千瓦光伏发电容量成功接入青海电网。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